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新闻资讯 > 消费新闻
7月份二手车交易量由负转正!原因是这个政策……
日期:2024-09-03 来源: 中国消费者报·中国消费网 标签: 字体:【

9月2日

中国汽车流通协会

发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

7月全国二手车市场交易量

为160.94万辆

环比增长5.95%,同比增长2.37%

当月二手车市场发展有何积极因素?

细分市场呈现哪些新趋势?

下半年首月

我国二手车市场交易量

将交出怎样的成绩单?

7月份成交量增长补贴升级是关键

今年前6个月,我国二手车交易量经历了较大幅度波动。具体来看,从1月交易量同比增长35.26%到6月交易量同比下降0.93%,由正转负的过程折射出二手车市场发展所面临的实际困扰。

7月,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财政部印发《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》提出,对符合政策要求的消费者,购买指定车型补贴标准分别提高1倍及以上,至高补贴高达2万元。

▲全国二手车月度交易量变化趋势。资料图片

受此积极因素影响

新政发布首月

二手车市场便有所表现↓

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,今年7月全国二手车市场交易量为160.94万辆,环比增长5.95%,同比增长2.37%。

1—7月,全国二手车累计交易量达1099.23万辆,同比增长6.3%,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65.15万辆,将年度销量目标完成度提升至55%。

取得这样的结果

业内认为具有较大“含金量”

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信息部陆广智对《中国消费者报》记者表示:

7月份作为二手车销售传统淡季,从统计数据来看,7月份成交量增长主要得益于报废更新补贴政策推动,以及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的加力,促进了二手车汽车购车需求。

考虑到新政实施后增长幅度,预期今年下半年二手车市场交易量有望实现连续正增长。

新能源二手车持续增长
完善保障体系是发展基础

今年以来,无论二手车市场如何波动,新能源二手车交易量始终保持着四成以上发展。其中,多月市场增幅明显高于新能源车新车市场增速。不能看出,随着新能源车产品力大幅提升,新能源车和新能源二手车之间形成了良性循环发展。

数据显示

7月份,全国新能源二手车共交易了8.98万辆,环比6月份增长4.4%,同比去年同期增长48.3%。

2024年1—7月,全国新能源二手车共交易了59.63万辆,较2023年同期增长61%。

由此可见,新能源二手车市场强劲的增长势头,进一步反映了消费者对于新能源车的需求在逐步的上升。

记者了解到,新能源二手车市场认可度提升,除了产品技术原因外,还与主机厂整车质保方案有关。为了缓解用车顾虑,如今个别自主品牌率先推出不限里程、不限首任车主的“三电终身质保”,承诺的保修部件包括高压电池包、驱动电机、驱动电机控制模块,并涵盖了混动车型的动力总成集成控制模块等。

这一政策一举打破行业对于三电限定公里数与使用年限的保障限制,为非营运车辆的全生命周期提供了周全的保护。该售后服务政策推出后,相关产品保值率提升5%,降低了消费者的用车成本。

从长远眼光来看,完善的全生命用车周期内保障体系,是新能源二手车市场发展的基础。

市场流通性良好
北京、江苏、浙江等排名靠前

转籍比例,即二手车转籍总量与二手车交易总量的比例,反映了二手车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流通情况。一个较高的转籍比例意味着二手车市场更加活跃,车辆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流通更为频繁,这通常意味着市场的发展较为健康。相反,较低的转籍比例可能表明市场发展相对缓慢,或者存在某些限制因素阻碍了车辆的自由流通。

7月份,二手车转籍率为28.98%,环比上月增长0.56%,同比去年同期增长1.33%。二手车转籍总量为46.64万辆。

具体来看,7月,全国转籍比例排名前五的省份是:

北京

江苏

浙江

上海

山东

其转籍率均在三成以上,仔细观察,这些地区不仅汽车保有量较大,且政策支持力度也更为有效。

以山东省枣庄市为例

前不久枣庄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《枣庄市支持二手车行业发展的若干措施》提出,全面取消符合规定条件的二手车迁入枣庄的限制,允许场外企业开展二手车销售业务,以双向自由流通,激发二手车市场活力。推进二手车交易信息共享,建立信息联网核查机制,完善二手车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建设。提升二手车交易服务水平,规范开展二手车交易代办,建立交易档案管理制度。

枣庄市商务局市场流通科负责人张力表示:“同时积极推广二手车交易合同范本和电子合同,约定买方、卖方和委托方的责任义务,如实提供车辆真实情况和信息。规范开展二手车交易代办服务,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。”

版权所有:佛山市消费者委员会 ICP备案:粤ICP备2020133524号

Email:fs315@163.com | 技术咨询:0757-88338818 网站地图

佛山市消委会地址:佛山市禅城区汾江中路217号七层

佛山市消委会官方微信
佛山消费投诉通